新赛季亚冠联赛首战,上海申花在主场折戟,不敌韩国劲旅蔚山现代,遭遇开门黑。这场失利如同一盆冷水,浇醒了沉浸在联赛备战的球迷,也再次将那个老生常谈却至关重要的问题摆上台面:在亚洲顶级俱乐部赛事的舞台上,我们的竞争力究竟如何?
赛后,多位媒体人发出感慨,点出了中、韩、日足球现阶段最核心的差距所在。当蔚山现代的王牌球员周敏圭、严原相等在场上从容调度、把握机会时,他们的身后是J联赛乃至欧洲次级联赛的丰富历练。反观我们的球员,比赛节奏、对抗强度以及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,似乎总是慢了一拍。
问题的根源直指球员的竞技平台与锻炼价值。日本和韩国最好的球员,其目标早已不是国内联赛称雄,而是以欧洲顶级联赛为终极舞台。数以百计的日韩国脚在欧洲各级别联赛,尤其是五大联赛中经受着最高水平比赛的淬炼。这种每周都与世界级球员对抗的经历,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个人能力、战术素养和比赛自信心。当他们代表国家队或俱乐部出战亚洲赛事时,降维打击的感觉便油然而生。
反观中超,我们最好的球员几乎全部集中于国内有限的几家豪门。虽然联赛竞争激烈,但整体节奏、战术要求和对抗强度,与欧洲甚至日韩联赛相比,已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。我们的国脚级球员,缺乏一个能够持续逼迫他们突破自我极限的高水平环境。当在国内赛场成为习惯的节奏和对抗强度,突然被亚冠比赛中对手提升两个档次的逼抢和转换速度所冲击时,不适应和失误便在所难免。
因此,媒体人所言的“亚冠我们得珍惜”,绝非一句空话,而是一句沉甸甸的警句。对于当下的中国足球而言,亚冠联赛已不仅仅是一项需要争取荣誉的赛事,它更成为了我们为数不多的、能够真正与亚洲顶尖足球水平真刀真枪较量的宝贵课堂。在这里,我们的球员和俱乐部才能最直观地感受到差距,才能暴露在联赛中无法暴露的问题。
每一次与全北现代、蔚山现代、川崎前锋、浦和红钻等球队的交手,都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。输球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输掉之后一无所获。我们必须珍惜这样的高水平对抗,从中学习如何应对高强度逼抢,如何提高攻防转换效率,如何在高压下保持技术动作不变形,如何锻造更坚韧的比赛心态。
申花的“开门黑”是一次及时的提醒。它告诉我们,中国足球的复兴之路,绝不能闭门造车。在全力支持优秀球员留洋,走向更高平台的同时,也必须珍惜亚冠这片“试金石”和“磨刀石”。唯有正视差距,珍惜每一个与强者过招的机会,才能真正知耻后勇,寻求进步。亚冠赛场上的学费不能白交,每一次失利,都应成为中国足球迈向更高水平的阶梯。